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资讯 > 文博会|新秦腔新时代新光彩

文博会|新秦腔新时代新光彩

据西部文博会(简称“文博会”)了解,秦腔以高昂激越的唱腔,唱出了三秦人的耿直豪爽、慷慨热情,传承着三秦人的顽强拼搏、奋勇向前。近期,在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颁奖典礼上,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青年演员王航,凭借秦腔《诗圣杜甫》摘得“梅花奖”,让秦腔艺术大放光彩。

眼下,由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创排的秦腔现代剧《生命的绿洲》正在我省上演,讲述毛乌素沙地“治沙英雄”事迹,现场观众跟随剧情时喜时悲。为促进秦腔艺术繁荣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为代表的各秦腔剧团始终秉持多演戏、演好戏,在剧目创作、理论研究、文化交流等方面创新发展,演出足迹遍布陕西、甘肃、宁夏甚至走向国外,拥有众多“梅花奖”“文华奖”“白玉兰戏剧奖”获得者,以及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可谓名家荟萃、实力雄厚。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楚认识,秦腔这一曾经声震远方、戏迷无数,让三秦人引以为傲的艺术瑰宝,在发展中遇到了瓶颈。如何让这一古老的秦腔艺术焕发新的生机活力,更广泛地走进群众生活,更好彰显与时代同频共振的文化魅力,需要人们深入思考。

据文博会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秦腔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我们要注重学习和研究,倍加珍惜陕西的文化资源和优势,保护好、传承好秦腔艺术。秦腔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2年《陕西省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条例》实施,近日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召开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条例执法检查动员会,这都对秦腔艺术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起到积极作用,对提升秦腔艺术工作者的坚守、促进秦腔剧团的发展、全社会支持秦腔艺术繁荣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秦腔艺术发展离不开对自身优秀传统的继承,更应该与时代同行,把握时代脉搏,主动寻求机遇,才能保持秦腔的“生命力”。电视剧《装台》热播,人们在看到秦腔剧团及演职人员生存现状的同时,也让秦腔唱段在网络上火了一把,超越了传统宣传难以达到的效果。歌曲《华阴老腔一声喊》将传统精华与现代元素融合,满足当代人的审美与需求,从而引发共鸣、赢得世界观众。试想一下,以前秦腔能像今天流行乐一样受人追捧,成为那个年代最时尚、最动听的声音,一定是不断吸收人们喜爱的“好东西”,进而融合创新,才有了当时的地位并传承下来。

保护好、传承好优秀传统文化,就是要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发挥秦腔艺术的精神力量,应探索建立戏曲院校教师与表演骨干“双向交流”机制,完善演职人员扎根基层潜心事业的保障激励机制,总之就是要想尽办法营造秦腔“活起来、传下去、出精品、出名家”的良好环境。同时,应充分发挥互联网在传承发展中的作用,制作适合线上观演的秦腔剧目、动漫和影视剧,提高线上传播能力,满足群众多样性文化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西安易俗社文化街区的建立,就是秦腔艺术保护传承的一次有益探索。据文博会了解,西安易俗社1912年成立,是我国第一个集戏曲教育、演出、创作于一体的艺术团体。以“易俗社”为文化品牌,以秦腔文化为特色,将易俗社原址提升改造为易俗社百年博物馆,展示易俗社的百年历程、艺术成就、精神传承以及秦腔艺术的发展与兴衰,让人们在观演中领略秦腔艺术的魅力。

秦腔艺术的保护传承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程,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省,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我们要深刻认识保护好、传承好秦腔艺术的价值所在,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优秀传统文化,擦亮陕西的文化名片,让秦腔艺术焕发新光彩。

(新闻来源:西部网)